在申报项目之前,卫蓝新能源便联络了关键的上游材料厂商、下游整车厂,以及物理所等科研单位,联合了产业链。李泓的直观感受是,过去在大学和科研院所,研究团队围绕一个科学问题或新技术,但研究方向更发散。民企牵头组成的联合体,有天然的紧迫感,产业链上的每个参与者都希望产品最终能商业化,车企也希望在全球证明电动汽车的续航和安全焦虑可以解决。碧 瑶
碧 瑶“在‘昊龙’货运航天飞机的研制基础上,未来我们将研制系列化低成本多种用途的飞行器,秉持‘研制一代、预研一代’的科研规律,坚持不懈推进核心技术攻关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不断刷新探索太空的广度和高度,为服务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和空间科学发展,服务国计民生多种应用需求,贡献更多航空智慧和航空力量。”房元鹏说。碧 瑶
这款半固态电池,便是由卫蓝新能源参与研发。李泓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卫蓝新能源与蔚来汽车在2021年开始合作,共同研发能量密度为360Wh/kg的锂电池。在全球范围内,这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。要知道,彼时最先进的电动汽车电池,是特斯拉汽车搭载的三元锂电池,能量密度最高仅为260Wh/kg。提升能量密度,需要上游原材料颠覆性的创新,以及电芯工艺、电芯性能、安全性、机械性能等各方面的反复优化验证和迭代,以及提高生产良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。《碧 瑶》